房天下 >资讯中心 >市场 > 正文

2040的上海你希望什么样 宜居成城市发展重要命题

解放日报  2014-10-27 07:41

[摘要] 住房、交通等民生问题,始终是被调查者最为关心的。在“上海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这项调查中,“住房与居住环境”高居第二,与之相关的“社区医院”、“公共设施”、“交通出行”、“菜场”、“教育配套”等问题在整个调查中也相当突出。被调查者普遍认为,在这些领域,上海还有待提高。

昨天下午,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与本报联合主办“2040·城市未来与我”市民论坛。论坛上,“我的2040”公众愿景调查活动主要成果同时发布,数位市民代表与专家在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畅谈了他们心中的“上海2040”。

今年8月,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在全市范围开展了为期一个月“我的2040”公众愿景调查活动,旨在听取和分析上海市民对城市未来发展的愿景和诉求。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6万份,涵盖了老上海人、新上海人、外籍人士及各个年龄段、从事不同职业的市民。

调查结果显示,市民对2040年的上海有着多元期待。市民希望,上海未来能成为一个“环境友好”、“经济发达”、并拥有独特“海派文化”的城市,但要实现这些美好愿景,还需在城市环境、居住环境、交通设施、医疗保健设施等领域进一步努力。调查成果发布现场,各界市民代表和参与2040年上海总体规划编制的专家以“2040,城市未来与我”为题开展了“市民论坛”。

“80后的烦恼都是‘长成后的烦恼’,不过跟我们50后比起来,这些烦恼已经幸福多了。”“和我们70后比起来,也算是幸福的烦恼了。”

台上你来我往,台下笑声频频。嘉宾面前的话筒放下又拿起,非得靠主持人秦畅的多年经验“压台”,嘉宾们才“收住话头”。这是昨天下午由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与本报联合举办的“2040·城市未来与我”市民论坛上的一幕。

针对昨天发布的“我的2040”公众愿景调查活动成果,论坛特邀的市民代表和专家学者围绕调查成果产生的数个议题,展开了一段段讨论。

做商业城市,更要宜居

在“城市发展目标”这道选择题上,16000份问卷里排名前三的答案分别是:环境友好、低碳出行的城市;经济高度发展的全球城市;多元包容的海派文化城市。另一项相关的调查结果则显示,“大气和水等城市环境”在“上海最需要改善的问题”上排名。

“宜居”正日益成为上海城市发展最重要的命题。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顾骏表示,比起“商业城市”,更重要的是“宜居城市”;未来人才来到上海,应该不仅是为了工作机会,更多的是城市本身对人的吸引。同为论坛嘉宾的同济大学特聘教授、可持续发展专家诸大建说,有了好的环境才能吸引人才。

马来西亚籍华人杨永康已在沪定居八年。在他看来,外国人在上海居住,除了工作机会,更非常重视生活环境。“希望新建小区多一点绿化,大家也可以多用公共交通,还上海一片蓝天。”

培育创业者,更要有吸引力

调查结果显示,“经济高度发达”依然是上海的核心竞争力。在上海的“核心吸引力”这一题目下,不仅“商业设施丰富多样”成为最集中的选择,“就业机会多”、“人才及大学”、“创业机会多”、“投资环境好”等排名也很靠前。

在上海打拼多年创业成功的“驴妈妈旅游网”创始人洪清华说,他非常喜欢创业环境。“作为农村孩子,我们没有背景,上海就是我们的背景。”

顾骏教授表示,比起北京,上海的创业型企业形态偏小,注重生活服务,正是未来发展的方向。而诸大建教授认为,上海应当致力于提高城市质量,吸引更多的人才和组织。“虽然上海没有出马云,但上海的优势,就是要在马云出来后,把这样的人才吸引过来。”

海派文化传承,需“细致入微”

提到海派文化的代表,三分之一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外滩历史建筑群”,“石库门里弄建筑”、“种有法国梧桐的幽静小马路”、“花园洋房”等呼声也很高。

在资深媒体人黄飞珏眼里,尽管城市规划是一种“大”尺度的设计,但也需要有细微的人文关怀。他提到,七宝老街至今还有老伯每日清晨五时半坐定茶馆,听评弹、喝黄酒、吃羊肉,这样的文化传承,是“毛细血管”式的。

上海新一轮城市总规公众参与咨询团发言人、同济大学教授高崎表示,上海各区县各地区,都有不一样的文化存在感。未来的规划,应该既有“高大上”的一面,也要有顾及最细微的文化感受。

诸大建则提出了“文化年轮”的概念。他说,上海自开埠以来,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文化特点,就像年轮,一圈圈,一个又一个的版本。“那么,我们这个时代,给后来人看,是怎样版本的上海文化呢?”

住房交通老龄化,民生问题受关注

住房、交通等民生问题,始终是被调查者最为关心的。在“上海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这项调查中,“住房与居住环境”高居第二,与之相关的“社区医院”、“公共设施”、“交通出行”、“菜场”、“教育配套”等问题在整个调查中也相当突出。被调查者普遍认为,在这些领域,上海还有待提高。

来自浦东海事局的80后市民代表陈维说,许多年轻的新上海人,既买不起商品房,又不够格买经济适用房,成了“夹心层”。房子买远了,上下班长,有的地方“最后一公里”没解决,甚至得靠“黑车”。

诸大建教授认为,这类问题,许多是交通和居住空间尚不够契合造成的。希望规划中,能注重对郊区居住和就业的调查,还要加强轨道交通衔接,并做好交通枢纽的布局。

养老问题也是调查中的焦点之一。调查结果显示,“养老设施”列上海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第三位。上海老年人最迫切需要的社区服务依次为:送餐助餐服务、老年人日托服务和上门护理服务。养老服务设施,则应结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来配置。退休前曾担任普陀区民政局党委书记的曹道云,对社区化养老提出了许多建议。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本文导航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关注昆山特价房官微

新房、二手房、租房、特价房大平台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精彩评论

亲,登陆后才可发表评论哦~,立即登录

发布已输入0/200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